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是“母乳喂养 共同坚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口粮,母乳对婴幼儿的生长、认知发育以及在预防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喂养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受到人工乳制品宣传概念和营销手段、亲子观念的改变、产妇对身材维持的愿望增加及社会支持力度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而代以混合喂养或纯人工喂养,而人工乳制品仍无法取代母乳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对婴儿体质及长期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WHO《全球婴幼儿喂养策略》推荐:婴儿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
下面就如何做好母乳喂养,介绍一些科普知识:
母乳喂养有啥好处?
1、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最符合其生长发育所需
早期婴儿的器官、特别是消化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未健全,如足月新生儿胃容量小(25?-?50 ml),生后10 d可增加到约100 ml,6月龄时才达到200 ml;新生儿的胃呈水平状,胃贲门括约肌发育迟缓,吃奶后容易出现溢奶;胰腺脂肪酶活力低,肝脏分泌胆盐少,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4月龄前胰淀粉酶分泌少,不利于消化淀粉;但胰蛋白酶活性良好,消化蛋白的能力较强。
此外,婴儿肾脏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1/4?-1/2,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及酸碱调节功能也较弱,对肾溶质负荷耐受有限。唯有母乳能最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在营养构成及含量上能最好的适应婴儿肠道发育特点及消化能力。
按我国乳母产后6个月内日平均泌乳量750 ml估算,其所含能量及各种营养素,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如母乳中的高脂肪含量(供能比为48 %)能满足婴儿生长和能量储备的需要,所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满足婴儿脑发育的需要;母乳蛋白质含量不高,但以α-乳清蛋白为主,有最佳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和最佳利用率,不过多增加婴儿肠道渗透压和肾脏的负担;母乳中的乳糖和低聚糖,可促进肠道益生菌在肠道定植和生长,有利于婴儿尽早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多,为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需;母乳中的钙、锌、铜等矿物质含量更适合婴儿的需要。总之,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能保证其获得健康的生长发育。
2、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感染性疾病风险
母乳喂养可避免婴儿暴露于来自食物和餐具的污染。母乳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帮助抵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发挥抗菌作用。母乳中含有的溶菌酶、补体、细胞因子甚至白细胞,都可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成熟。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纯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婴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WHO 2013年报告列出了纯母乳喂养对母子双方的多种益处,如纯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可以降低1岁内婴儿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的72%,发生中耳炎的风险下降23%,并提出了“婴儿应该纯母乳喂养6 个月,以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策略。此外,母乳喂养既可以显著降低婴儿腹泻的发病率,也可缩短腹泻的病程。母乳喂养的婴儿坏死性肠炎发病率也显著低于用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母乳喂养还有利于抵抗肺炎、中耳炎、菌血症、脑膜炎及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即使是部分母乳喂养,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纯母乳喂养对子代的过敏性疾病有保护作用
纯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避免婴儿过早接触异原性蛋白质,减少对异原蛋白质的暴露水平。研究证明,纯母乳喂养儿1岁以内极少发生过敏反应,至少可以推迟这种过敏性的发生。如果新生儿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而是其他食物,食物中的异原蛋白质可能会通过新生儿不成熟的肠黏膜细胞间隙进入体内,为可能发生的过敏或迟发型过敏埋下隐患。换句话说,新生儿第一口食物不是母乳,之后即使是母乳喂养,也不是真正的纯母乳喂养,也失去了纯母乳喂养对婴儿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迟发型过敏的保护作用。
4、母乳可降低儿童肥胖风险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肥胖风险越低。母乳喂养对肥胖的预防作用,与其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有关。相关研究证实,降低婴儿期蛋白质摄入量可预防儿童2岁时的肥胖倾向,使青少年期肥胖风险降低13%。
5、母乳喂养非常有利于婴儿智力和心理行为以及情感发展
多项荟萃分析表明,母乳喂养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比配方粉喂养儿更好。而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成年期IQ得分越高:母乳喂养7?-?9个月者IQ为106,而母乳喂养不足1个月者IQ为99.4。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早期营养不良还会导致成年期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风险,而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
6、母乳喂养还对母亲近期和远期健康都有益处
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显示,母乳喂养可促进母亲产后体质量恢复到孕前状态,可降低母亲2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母乳喂养?
1、怀疑或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的患儿;
2、母亲患活动性结核病;
3、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CMV(巨细胞病毒)感染;
4、母亲正接受同位素放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
5、母亲正接受抗代谢药物或可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
6、母亲正吸毒、酗酒;
7、乳房HS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另侧无感染可继续喂养);
8、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宝宝出生时经过了正规预防(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并按要求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产后何时开奶?
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质下降和低血糖发生。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允乳头,是确保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正常新生儿第一次哺乳应在产房开始。正常分娩情况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儿吸允的积极性,也可降低过敏风险。婴儿出生时,体内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喂养时,推荐坐姿喂奶,吸尽一侧再吸允另一侧,完成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拍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如何判断母乳量是否充足?
1、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2、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允,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3、出生后最初2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次;
4、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天消失;
5、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
6、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
7、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10次。
乳汁是否充足,与乳母能够挤出的乳汁量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喔!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婴儿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吸允母乳,勤吸允(每侧乳头每隔2-3h要得到吸允一次),必要时,可通过吸奶泵辅助,增加吸允次数。
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应放松精神,保持心理愉快,享受母乳喂养的过程和亲子互动。周围亲朋、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也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必须环境。
如何添加辅食?
母乳喂养能够满足0-6月宝宝所需要的所有营养,6月龄后宝宝快速成长需要更大量的营养,需要从其他食物中获取,同时也需要通过吃辅食来练习咀嚼、吞咽的饮食技能。食物添加应该在添加泥糊状食品的原则下循序渐进,同时应该从一种到多种 ,从少量到多量,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少盐不甜,忌油腻。
母乳喂养有哪些误区?
1、吸出乳汁再用奶瓶喂哺,可以很容易判断婴儿摄乳量;
2、为了减少婴儿感染风险,喂奶前需要消毒妈妈乳头;
3、有些妈妈的乳汁太稀,没有营养,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
4、母乳喂养过频会使婴儿发胖;
5、新生儿出生后可暂时用奶粉喂养,等待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的频率是多少?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逐步从按需喂养模式过度到规律喂养模式;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喂哺的良好饮食习惯;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积极就医。
宝宝需要补维生素D吗?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不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在婴儿出生后2周左右,采用维生素D油剂或乳化水剂,在母乳喂养前喂400IU的维生素D,再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失败后怎么办?
婴儿配方奶粉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
1、母乳不足母乳不足者,鼓励让婴儿勤吸吮,双侧乳房交替吸吮。告诉母亲婴儿不吸吮乳房,乳房就会停止泌乳,增加乳汁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空乳房。做到按需哺乳及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多喝营养汤水,均衡营养,不吃刺激性、煎炸及影响泌乳的食物,适当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指导母亲应与婴儿同步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母乳。
2、乳头皲裂。乳头皲裂者,主要是喂奶方法不当所致,指导并协助母亲取正确的哺乳姿势及婴儿衔接姿势,做到“三贴”,即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婴儿嘴含乳头及大部分乳晕,母亲用 “C”型手势托扶乳房,并注意婴儿鼻部不要受压。哺乳时先吸吮损伤轻的一侧乳房,以减轻另一侧的吸吮力,每次哺乳结束,不能强行拉出乳头,可轻压婴儿下颌,使婴儿自己张口乳头自然脱出。由于乳汁含有抗感染物质、脂肪和蛋白质,具有抑菌、滋润、促进表皮修复功能,指导母亲喂完奶后,挤出少许乳汁涂抹在乳头和乳晕上,有助于皲裂的乳头康复,下次喂奶时用温开水擦洗乳头。乳头皲裂比较重、乳头疼痛剧烈者,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24 h。但要定时排空乳房,以防乳汁淤积。
3、乳头凹陷或扁平
利于泌乳,指导母亲喂哺时让婴儿先吸吮扁平或凹陷明显的一侧乳头,因为饥饿时婴儿的吸吮力较强,易吸出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必要时配戴乳头罩。
4、乳房胀满和胀痛乳房胀满和胀痛者,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后头几天没有充分做到有效的母乳喂养,即使做到早吸吮,频繁吸吮,也可能是喂养姿势不正确没有做到有效哺乳导致乳汁的淤积、乳房过度充盈所致。还有些母亲认为婴儿睡眠时不会饥饿,不给婴儿哺乳而使乳汁积聚过多,发生奶胀或婴儿吃奶后多余的乳汁不愿挤出而存留过多发生淤积、胀痛、甚至发硬。指导母亲发生乳房胀痛时,哺乳前温热敷3 ~ 5 min,并按摩乳房,频繁吸吮,排空乳房,即加强哺乳。喂哺时,先喂奶胀明显的一侧,因为饥饿的婴儿吸吮力量大,利于吸通乳腺管,同时指导产妇正确的挤奶方法,婴儿吃不完的奶要全部挤空,以防乳汁淤积。如果乳房很痛,可先热敷、轻拍、按摩乳房,然后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使乳房舒服,至肿胀消失为止。按摩不仅能使乳腺管疏通,乳窦开放,乳汁分泌增多,还可以防止乳房肿胀结块,同时指导母亲哺乳结束后,在两次哺乳间隙配戴合适的棉质胸罩,以托起乳房,改善乳房血液循环。
5、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头损伤或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管阻塞乳汁没法排出时,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皮肤发热、红肿,也可有全身不适和发热等表现。急性乳腺炎多数发生在缺乏哺乳经验的初产妇,如感染不重,全身反应轻微,指导母亲可继续哺乳,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喂养婴儿,而且还增加乳汁淤积的可能。所以在乳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不但不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还要勤喂奶,让婴儿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吸干净。当乳腺局部化脓时,指导母亲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以常用挤奶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尽,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并指导母亲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有疑问,可到儿科门诊进一步咨询。
公共卫生科
胡冬梅
20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