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联合神经外科应用“天眼”成功指导抢救一名特重症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天眼”——颅内压监测,能够为病人的颅脑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监测到一分一秒、一丝一毫的变化,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更严重的并发症,为患者康复铺平了道路。
10月7日,神经外科急诊接诊一名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入院时意识不清、生命垂危。颅脑CT提示: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在曹春光主任的指导下,谢方民副主任医师与宋思新博士为患者急症行脑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中给予患者脑内植入颅内压监测探头,监测患者颅内压。术后患者转入神经重症医学科,在神经重症医学科王擂副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治疗下,患者病情平稳,颅内压持续维持在6-15mmHg之间。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于10月11日停用颅内压监测,拔除探头,意识转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12日转出神经重症医学科,目前已康复出院。由于有此“天眼”存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时监测颅内压力变化,未常规大剂量应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康复顺利。
颅内压监测是监测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需要将颅内压监测探头置于颅内,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从而完整地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病人颅内压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伤情及脑水肿的情况,从而指导治疗、估计预后。颅内压监测技术适应症广泛,比如:脑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脓肿、硬脊膜脓肿、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脑干损伤、颅内高压综合征、小儿硬脑膜外血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等。
颅内压监测能直观有效的窥探颅内情况,如同战地记者一样实时传回肉眼无法看到的颅内情况变化,指导医生更精细精准地治疗。此技术也是山一大二附院神经重症医学科自2019年7月成立以来与神经外科首次联合开展的神经重症患者监测治疗技术,此技术的开展将为更多神经重症患者带去福音。
供稿:神经科 作者:潘文静 编辑:和树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