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11月3日以来,我院普外一科护士长、医院PICC小组组长王焕云成功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至今已成功完成穿刺50余例,最高年龄82岁,穿刺成功率100%。该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护理静脉输液治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也填补了我院在临床外周静脉穿刺PICC置管技术领域的空白。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上腔静脉。PICC技术主要适用于输注刺激性强、高渗、粘稠的药物或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可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PICC作为临床一项常用的穿刺技术在我院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但在临床上有大部分患者等到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很差时才能接受PICC技术,操作者在直视条件下穿刺常会遇到困难,而传统的盲穿法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病人的需要。2014年11月3日,王焕云护士长在利用科室彩色多普勒开展了医院首例“超声引导下的PICC 置管术”并获成功。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塞丁格)置管技术是目前临床上PICC置管的“黄金标准”,因超声引导PICC穿刺可直观地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实时引导、全程可见、损伤小、定位准,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新开展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解决了临床中常见到的肥胖、水肿、反复化疗、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难题。同时由于穿剌置管部位由肘下移至肘上,可有效地降低静脉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移位或脱出等并发症,患者舒适感、满意度增加。
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的开展,不仅解决了血管条件差患者的输液难题,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可应用于长期反复输液患者、老年输液患者及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静脉。
王焕云护士长于2012年考取了山东省PICC培训合格证书并开始规范开展PICC技术,于2013年7月在护理部指导下牵头成立我院PICC小组并任组长,于2014年10月考取了山东省PICC高级培训班的合格证书。除普外科之外,还指导肿瘤科、EICU、神经外科、妇科、血液科PICC技术的临床应用,至今已成功开展PICC技术 200 例,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供稿:宣传科 作者:周苏 编辑:和树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