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中华大地被新冠肺炎疫情罩上一层厚厚的阴影,武汉封城,湖北告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重症医学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关键时刻全体医护人员充分发挥重症人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精神,人人争当抗击新冠肺炎的最美逆行者,为战“疫”贡献着全部智慧和力量。
一、全科人员积极报名,勇敢逆行,奔赴一线
腊月二十九之后,通过媒体我们知道新冠感染病例数字不断上升,每个人内心隐隐觉得我们该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了!大年初一医院接到了上级的援鄂任务,我们科的每一个人,都是听到集结的号角后,就自愿报名参与救助,不惧病毒的魔爪,不畏抗疫的艰辛,科室50余名医护人员集体递交了援鄂请战书,有的同志多次递交申请,听从党的召唤,时刻准备着奔赴抗战一线。岳茂奎、李成龙、尚振、陈红星、唐信强、王擂、田翠、马莉、姜翠华9名同志先后奔赴湖北、泰安市传染病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进行援助。
大年初一,支部副书记岳茂奎下夜班后刚睡了不到一小时,就接到通知下午出发,六岁的女儿抱着不松手,流着泪着说:“爸爸,能不去吗?电视上说了,病毒太可怕了……”
李成龙是我们支部的入党积极分子,他爱人预产期只有一个月,他是科里第一个报名的,义无反顾,毫不退缩!
尚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的3岁、小的1岁,爸爸要走了,孩子还不懂什么是分别!
他们援助的医院是黄冈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因尚未投入使用,医院还没有空调,从隔离病房出来就是透骨的冷,坐到电脑旁边工作,需要把电暖气放在身边,护士有时甚至需要裹着被子处理医嘱!没有热水,所以不管出隔离病房还是下班后都没法洗澡,大家只能把自己彻底消好毒,赶回酒店后把房间的换衣间当做“半污染区”,再迅速洗澡,换衣服。还有稀缺的物资……凡此种种,他们都一一克服,因为他们此刻是共产党员,也是白衣战士!
工作中不透气的防护服让人疲惫不堪、护目镜会被雾气遮蔽,一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工作如打针、抽血会显得格外困难,很多重症病人因严重的肺内感染而出现呼衰、心衰,需要插管、上呼吸机、吸痰,危险性多大,大家心里最明白,但是为了抓住患者最佳的抢救机会,岳茂奎带领的团队抢救了一个又一个病人。护士李成龙为了让患者吃到流食还做了一个小发明:他用暖瓶盖做底,50ml的空针把头剪掉做了一个简单的捣药碗,把菜里的土豆捣成泥,把米饭加进去,捣成糊,兑上水给病人喝。他们在坚持与死神赛跑,坚持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坚持让患者迎来了曙光。
陈红星主治医师、唐信强主管护师接受了第二批的援鄂任务,陈红星是湖北人,他说我哪儿是援鄂,我是在回馈故乡。家乡有难、全国支援,能有机会用自己的所学回馈家乡,我是一定要去的!唐信强到达武汉后除了完成正常工作,还自愿承担了那儿的培训任务,下班之后制作培训课件,高质量完成相关的培训任务,并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学习心得及时分享给同事们。
第三批王擂、田翠医生,上班期间接到任务后,背起行李就出发了,在前线忘我的工作着,他们是重症人中的骄傲,生活中浪漫有趣、危难之时奋不顾身,正是有这样的一群人,让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目前支部有8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马莉、姜翠华医生分别去泰安市传染病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参加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高新平、乔波、冷冻川3名同志听从科室工作安排,成为备选队员,自愿承担重症病人的救治任务。
二、全科人员团结协作、忘我奉献,倾力支援一线同志,全力做好医院救治工作
科主任韩承河教授除科室工作外,还承担了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会诊工作和全院发热门诊患者会诊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夜以继日,及时为患者会诊提出诊疗方案,同时密切关注着一线人员工作生活情况,统筹安排好院内、院外的疫情防控和日常救治工作。
ICU一区抽调3名援鄂医生,让本来就人员不足的医疗团队更加紧张,侯大鹏副主任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24小时连轴转,查房、置管、换药、会诊等凡事亲力亲为,经常是早上7点钟他就上班了,先查看病区所有的病人,看有没有需要紧急处理的,7点左右是夜班护士特别忙的时段,他经常主动帮助需要吸痰的病人拍背、吸痰等,有的援鄂医生还有医疗班、护理班的授课,所有这些课程侯主任一一接过来,吃住在科里,除了值班就是备课线上上课、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李华卿副主任医师接替王擂去主持神经重症工作,由于神经重症基本都是年轻医生,李华卿作为高年资医生查房、讲课,关键时刻对年轻同志认真的传帮带,保证了一线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岳茂奎副主任援鄂期间,尚文礼主治医师临时负责ICU二部的工作,面对科室重症病人满床的情况,尚文礼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他的爱人也同为医生,一直在外地学习,他就照顾孩子的重担交给了母亲。2月14日,接到医院紧急组建发热重症患者负压隔离病房的任务,他与张静护士长在妥善安排好ICU各项工作的同时,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组建负压隔离病房。张静护士长利用短时间完成了防护用品的使用、接诊流程、标本采集、终末消毒等各项流程及岗位职责的培训。在这个谈“疑似”色变的紧张时刻,面对ICU工作人员的紧缺、任务的繁重和满床的压力,护士戴丰科2月16日从负压病房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例起,就把家“搬”到了科室,一是为了保持“一听”的实时到岗制,二是为了避免与家人交叉感染。在负压病房工作接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语音视频,成了他们和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
重症医学科是节假日期间最忙的科室,通常情况下是满床的状态,而此时科室又有三名护理人员去援鄂,他们都是科室的骨干力量。科室在做好援助任务的同时,积极优化调整内部人员,除了下夜班者外,全员停止休假、休班,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的同志主动要求加班加点。“护士长,我在回单位路上,随时听从科室的安排。”个别同志因为新婚后离泰回家,接到通知后星夜兼程回归工作岗位。在护理部的支持帮助下,有4名来自不同科室的同志前来我科援助,有一名还处于哺乳期的妈妈。面对新的环境和更专业的各项操作,她们努力地学习,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为科室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厉行节约,规范工作,做好防护物品使用和管理
疫情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防护用品的使用,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侯延菊护士长统筹安排,加强对防护用品(口罩、一次性隔离衣、防护服等用物)的管理,在规范完成诊疗操作的基础上力求节约使用防护物品,对一次性外科口罩、帽子、隔离衣实行领用登记,N95口罩、防护眼罩、防护面屏、防护服做到专人管理,确保防护用品不浪费、不丢失,做到物尽其用、精准使用,切实应用到重症患者的救治中。
四、切断传染源,控制人员流动,同时积极做好科室人员防护
一是按照公共卫生科安排,科室建立了新冠肺炎每日上报群,科室人员实行每日体温上报,时刻关注大家的健康动态。同时要求科室人员及其家属8小时之外自觉执行新冠防控期间的有关规定,尽量不外出,必要时一定要请示上报,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重症患者会有多个家属在门口等候,新冠期间首先将探视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改成10分钟并只允许单人探视,随着疫情的发展,事态的严重,我们随即改为禁止探视,但仍有家属在门口等候,其中还有省外的患者及其家属。在医院领导、护理部、后勤管理科的支持帮助下,首先对门口等候的陪护家属进行劝导,对省外家属给与了妥善安置,其他家属全部劝离,消除了感染隐患。
三是对于新入院患者,修订了入院患者家属承诺书,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及时进行了更新,准确提供是否有无疫区、患者、重点小区的接触史,切实消除潜在感染隐患,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每日上报住院病人及陪人有无疫区旅居史及医学关联史,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五、规范疫情处置相关工作流程
查阅资料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与院感科反复斟酌、现场演练后共同制定了新冠患者的入院流程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组织科室人员再演练,组织学习了过氧乙酸空气消毒液的配置方法并现场应用。
积极与援鄂人员唐信强、李成龙、尚振、陈红星等同志沟通,及时了解来自疫区成熟的工作经验,他们也主动传送相关学习资料,疫情期间我科组织学习了相关课件,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制定了污染区内呕吐处理流程、污染区内晕倒处理流程、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终末处理等,组织演练了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加强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大家对疾病的认知不足,指南、诊疗方案及相关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一线医护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科室反复组织人员学习,并充分利用微信群、钉钉群、学习强国平台等方式自学。科内人员熟练掌握了穿脱防护服、如何带N95K口罩等操作。参加了各层次的培训共4次,科室内不定时培训5次。
六、关心关爱一线人员的家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对援鄂医护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关心关爱他们的家庭情况,着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让一线人员无后顾之忧。在对田翠医生一家探访时,得知家中有两个孩子需要照看,老大5岁,老二一岁半,由于疫情家里老人未能从老家赶回,家里只有其丈夫一人照看。科室得知家人想把老人接来泰安,第二天就安排人员从新泰泉沟镇将老人接来,解决了照看孩子人手不够的第一大事。
在疫情防控期间,重症医学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了重症人的力量。
供稿:重症医学科 作者:侯延菊 编辑:和树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