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重症医学科二病区获成功抢救的一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重症患者,被转入感染性疾病科病房,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该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全力救治脱离生命危险,充分体现了医院对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以及各科室间高度的协作能力。
该患者为60岁的老年男性,去年被蜱虫咬伤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治愈出院,今年再次被蜱虫咬伤,患者认为这次自己能熬过去,结果在家呆了半个月才到医院检查,延误了治疗。
患者于7月3日在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7月10日开始出现意识障碍,转入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之后患者的病情急转直下,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衰竭,严重的DIC,消化道出血,并伴有心肌损伤,随后也陷入了昏迷,患者家属一度很绝望。经过对患者病情的仔细分析和判断,重症医学科主任韩承河教授认为患者有一定的救治希望,并和岳茂奎副主任与患者家属反复沟通,鼓励患者家属继续积极治疗。在韩承河主任的带领下,岳茂奎副主任和科室的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夜以继日的积极抢救。因患者严重的血小板下降和凝血功能紊乱,需要大量输注血制品,输血科给予了大力配合,在血制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的给患者联系了新鲜血浆、新鲜血小板和冷沉淀。经过一周的积极抢救,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各项指标改善,意识状态也逐渐好转。但是此时,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出现了呼吸衰竭,经完善检查,证实为肺部真菌感染,在积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和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7月19日,患者已经完全清醒,成功撤掉了呼吸机,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于7月21日转入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夏天是蜱虫生长繁殖活跃高峰期,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动物(牛、羊、犬等)后再叮咬人,人群易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该病潜伏期1-2周,高发于每年的4-10月份,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肌痛、头疼,全身不适,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实验室检查常见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阳性,血糖升高,肝功异常。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虫传播媒介的人群,好发人群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医务人员或陪护者,如不注意也有感染该病可能。由于患者往往以高热为首发症状,常以为是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从而使病情持续加重,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提醒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高度警惕,发热的时候不要一味以为是感冒,可去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排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避免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供稿: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作者:岳茂奎 周苏 摄影:马骁勇 编辑:和树芸